2013年9月3日 星期二

身是無性 因何運動 1

身是無性 因何運動 1

====================
達摩大師 血脈論
====================
佛言  一切眾生  盡是迷人,
因此作業  墮生死河  欲出還沒,只為不見性。

眾生若不迷,
因何問著  其中事?
無有一人  得會者?

自家運手動足 因何不識?

======================
自在王菩薩經卷上
======================

自在王。
眼 性 不能見色。---------------------------(眼無性)
耳 性 不能聽聲。---------------------------(耳無性)
鼻 性 不能嗅香。---------------------------(鼻無性)
舌 性 不能知味。---------------------------(舌無性)
身 性 不能覺觸。---------------------------(身無性)
意 性 不能識法。---------------------------(意無性)

何以故。
  無所作    草木土石  無異。
耳鼻舌身意  亦無所作。與  草木土石  無異。



眼 性 不能見色。---------------------------(眼無性)












耳 性 不能聽聲。---------------------------(耳無性)









鼻 性 不能嗅香。---------------------------(鼻無性)










舌 性 不能知味。---------------------------(舌無性)










身 性 不能覺觸。---------------------------(身無性)









意 性 不能識法。---------------------------(意無性)










人活著 不覺佛性在動作

又不知 六根無性 佛性不死 

臨終貪生怕死 反被生死輪迴所縛

猶如"六根騎在心王上" 無有是處!!

身是無性 因何運動 2

身是無性 因何運動 2

=======================
自在王菩薩經卷上
=======================

自在王。
眼 性不能見色。---------------------------(眼無性)
耳 性不能聽聲。---------------------------(耳無性)
鼻 性不能嗅香。---------------------------(鼻無性)
舌 性不能知味。---------------------------(舌無性)
身 性不能覺觸。---------------------------(身無性)
意 性不能識法。---------------------------(意無性)

何以故。
眼 無所作  與草木土石無異。
耳鼻舌身意  亦無所作。與草木土石無異。


=======================
達摩大師  血脈論
=======================

佛者 
亦名 法身,
亦名 本心,

此心 無形相,無因果,無筋骨,
猶如虛空,取不得。不同質礙,不同外道。

此心  除如來一人能會,
其餘眾生迷人 不明了。

此心 不離 四大色身中,
若離是心,即無能運動。

是身無知,如草木瓦礫。
身是無性,因何運動?

若自心動,乃至  語言  施為運動,見聞覺知,
皆是  動心動用。

===========================
六祖壇經 付囑品第十
===========================

三科法門者,
陰、界、入也。

陰是五陰:
色、受、想、行、識是也。

入是十二入
外六塵:色、聲、香、味、觸、法,
內六門:眼、耳、鼻、舌、身、意是也。

界是十八界:
六塵、六門、六識是也。

自性  能含萬法,名含藏識。
若起思量,即是 轉識。

生六識,出六門,見六塵,
如是 一十八界,皆從 自性起用。

自性若邪,起十八邪;
自性若正,走十八正。

含惡用  即眾生用,
善用  即佛用。

用由何等?
由自性有。



=====================
普照禪師 修心訣
=====================

:
若言佛性 現在此身
既在身中 不離凡夫 因何我今 不見佛性?
更為消釋 悉令開悟

:
在汝身中 汝自不見
汝於十二時中 知飢知渴 知寒知熱 或瞋或喜 竟是何物

且色身 是地水火風 四緣所集
其質 頑而無情 豈能 見聞覺知

能見聞覺知者
必是汝佛性

汝若不信
略舉古聖 入道因緣 令汝除疑
汝須諦信

昔異見王 問 婆羅提尊者 曰
何者是佛?

尊者曰
見性是佛

王曰
師見性否?

尊者曰
我見佛性

王曰
性在何處?

尊者曰
性在作用

王曰
是何作用 我今不見?

尊者曰
今見作用 王自不見

王曰
於我有否?

尊者曰
王若作用 無有不是
王若不用 體亦難見

王曰
若當用時 幾處出現?

尊者曰
若出現時‧當有其八

王曰
其八出現 當為我說

尊者曰
在胎曰
處世曰

在眼曰
在耳曰
在鼻辨
在舌談論

在手執捉
在足運奔

遍現  俱該沙界
收攝  在一微塵

識者 知是 佛性
不識者 喚作精魂







是身無知 如草木瓦礫

是身無知 如草木瓦礫

==========================
達摩大師 血脈論
==========================

是身無知,如草木瓦礫。
身是無性,因何運動?

若自心動,乃至語言  施為運動  見聞覺知,
皆是  動心動用。

==========================
六祖壇經 付品第十
==========================

生六識,出六門,見六塵,
如是 一十八界,皆從 自性起用。


眼無性






耳無性





無性





無性





身無性





意無性




其實 身本佛性起用 

只是眾生 不知不覺


覺了佛性 心王作主 是人騎馬







不了佛性 六根作主  是馬騎人

何謂成佛

何謂成佛

佛說成佛 指著眾生的佛性












經文如標月指 直指本心
覺法無性 自覺佛性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七

佛者  即是  佛性。
何以故。
一切諸佛  以此為性。


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

佛告摩訶迦葉。
無有餘法  唯一心性佛。
過去諸佛  現在諸佛  未來諸佛。 已說 今說  當入而已。

一切諸佛  依一心性。已成佛道  現成佛道  當成佛道。
一切眾生  亦復如是。

若謂餘法  尚有更一  諸佛成佛  眾生成佛  即外道說。
非七佛說。非十方佛說。


達摩大師 血脈論

佛不是佛,莫作佛解。

若不見此義,
一切時中  一切處處  皆是  不了本心。

高麗國 普照禪師 修心訣

嗟夫‧今之人 迷來久矣‧
不識自心 是真佛‧
不識自性 是真法‧

欲求法 而 遠推諸聖‧
欲求佛 而 不觀己心‧

若言
心外有佛‧性外有法‧
堅執此情‧欲求佛道者

縱經塵劫‧燒身鍊臂‧敲骨出髓‧刺血寫經‧長坐不臥‧一食卯齋‧
乃至 轉讀一大藏教‧修種種苦行‧
如蒸沙作飯‧只益自勞爾‧


錯解佛意 心外求法

如同緣覺人 本發大意  為菩薩業。
布施  持戒  忍辱  精進  一心 智慧。

以用望想  求為尊豪  天上天下  咸令自歸。
三十二相  八十種好。威神德重  巍巍堂堂  無能及者。


執著 成佛假說
如同 捉水中月影









亡失月輪 亦亡其指 !!







2013年8月31日 星期六

言佛有金鏘馬麥之報 是名一闡提

達摩大師 悟性論

雖信有佛,
言佛  有金鏘馬麥之報  
是名  信不具足
是名  一闡提。


================================
大寶積經卷第二十八 大乘十法會第九  
================================
善男子。
佉陀羅刺。刺如來足。
是事云何。

善男子。
如來  示現  業果報故。
令未來世  作如是知。
如來成就  無量功德  而有業報。
何況我等  及其餘者。

以是因緣  令彼息惡。


復為因緣  我作是說。
有是業報。

而諸愚人 如實取之  佉陀羅刺 刺如來足

**********************************

爾時  淨無垢寶月王光菩薩摩訶薩  言。
世尊。
如來昔在  毘蘭多國。受毘蘭若婆羅門  請。而食麥者。
此事云何。

佛言善男子。
我亦愍念  後世眾生  故現是事。

如來 實知諸婆羅門居士等  請而不供養。
而受其請  彼處安居。
何以故。

善男子。
彼安居處  有五百馬 
所有食麥  施與眾僧  令至三月。

善男子。
彼馬  悉是大菩薩也。
宿殖德本  而值惡友。造諸惡業  生畜生中。

善男子。
彼五百馬  有調馬者。
是 日藏菩薩 以願力故 生在彼處。

善男子。
  日藏菩薩。勸五百馬  發菩提心。
為令得脫  故生彼處。

善男子。
以彼  善調馬主  力故。
彼五百馬  皆憶宿命。得菩提心  還得本心。

善男子。
如來愍念  彼五百馬故。
受彼請   彼處安居。

調馬人麥  與如來食。
五百馬麥  諸弟子食。

善男子。
彼調馬者 
以馬音聲  調五百馬  皆令懺悔  勸其發心。
復令彼馬  於佛法中  於三寶所  起敬重心。

善男子。
過三月已。
彼五百馬  捨身生於  三十三天。
彼在畜生  尚得是利。

如來爾時  為彼說法。
令得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善男子。
彼處所有  調五百馬  防護馬者 
如來記彼  當得成就  自調伏心  緣覺之道。

善男子。
世間  無有是可食物。
如來食之  而有不作微妙味者。

善男子。
假使如來  食於土塊瓦石等物。
而無不退  微妙味食。

善男子。
如來所食  皆作上味。
無有  世間三千大千世界之中  所食之物  而可比者。
何以故。
以如來得  味中上味  得食上味。得大丈夫諸相好等。

善男子。
汝今應當  如是正取  如來所食。悉微妙味  無有可比。

善男子。
阿難比丘  憐愍我故  而作是言。
云何如來  生轉輪聖王家。捨王位出家  而能食麥。

如來善知  阿難心已。故與一麥  告言。
阿難。
汝當知之  此是何味。

阿難食已  生奇特心。即語我言。
世尊。
  生在王家  長養王家。
而未曾得 如是上味。

善男子。
阿難比丘  以彼食味  身心得安。七日不食。

善男子。
以是事故 
當知 如來  無有業報。

然彼  居士婆羅門。請諸有德 清淨比丘  不供養者。
諸比丘等  受請往彼  而不供養  示現業報。

善男子。
汝應當觀  如來神力。

彼婆羅門  請佛及僧  而不供養。
如來記彼  不墮惡道。

善男子。
共佛受請  彼處安居  五百比丘。
於中乃有  四十比丘。多有貪心  不能觀察。不淨行故。
若得稱意  微妙食者。悉皆退轉。

食馬麥故  不生欲心。
過七日已  得阿羅漢果。

善男子。
如來善巧  知眾生心
故受彼請  為度彼故。 

善男子。
菩薩摩訶薩。善巧成就  如是 甚深祕密法教  示現之事。
若如是知  名為  善解如來密教。








何謂三皈依


何謂三皈依



三皈依 乃 皈依自身佛性 

佛性中  即有 法僧



六祖壇經 懺悔品   

善知識!
歸依覺,兩足尊;
歸依正,離欲尊;
歸依淨,眾中尊。

從今日起,稱覺為師,更不歸依  邪魔外道。
以自性三寶  常自證明,
勸善知識,歸依 自性三寶--------(歸依 自性三寶)

佛者覺也;
法者正也;
僧者淨也。

自心歸依覺,
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離財色,名 兩足尊。

自心歸依正,
念念無邪見;
以無邪見故,即無人我貢高、貪愛執著,名 離欲尊。

自心歸依淨,
一切塵勞 愛欲境界,自性皆不染著,名 眾中尊。

若修此行,是自歸依,

凡夫不會,從日至夜,受三歸戒;
若言歸依佛,佛在何處?

若不見佛,憑何所歸?
言卻成妄。


善知識!
各自觀察,莫錯用心。

經文分明言:自歸依佛。
不言:歸依他佛。
自佛不歸,無所依處。

今既自悟,各須歸依  自心三寶,
內調心性,外敬他人,是自歸依也。




大般涅槃經卷第八

爾時佛告迦葉菩薩。
善男子。
汝今不應    諸聲聞  凡夫之人  分別三寶
於此大乘  無有三歸  分別之相。
所以者何。
於 佛性中  即有法僧---------(佛性中即有法僧)

為欲化度  聲聞 \ 凡夫 故
分別說  三歸異相。

善男子。
若欲  隨順世間法者。
則應分別  有三歸依。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卷第一 

爾時  薄伽梵  告慈氏菩薩摩訶薩 言。
善男子。
於意云何。
若有 善男子善女人  歸依佛者。                   
當歸依諸佛  清淨法身-------------(歸依諸佛清淨法身歸=佛性)

*******

佛告慈氏。
當知  第一法寶。
即是  摩訶般若  解脫法身 --------(摩訶般若解脫法身=佛性)

*******

佛告慈氏。
是三僧寶  一切有情  云何歸依。
應作是說 
當令歸依  第一義諦  無為僧寶-----(第一義無為僧=佛性)




央掘魔羅經 卷第二

爾時世尊向央掘魔羅 而說偈言
汝來央掘魔  出家受三歸

爾時 央掘魔羅 以偈答言
此乘是大乘  說名無礙智
一乘一歸依  佛第一義依 ----------(佛第一義依=皈依佛性)

佛法是一義   如來妙法身-----------(佛性中具足三皈)
僧者說如來  如來即是僧

法及比丘僧  二是方便依
如來非方便  是第一義依-----------(第一義依=佛性)
是故我今日  歸依於如來

於諸歸依中  如來真實依
如欲食興蕖  應當取真實

捨真食虛偽  自他無利益
如是愚癡人  千醫莫能救

如是捨一依  修習方便依-----------(捨佛性 往外皈依)
是則群癡眾  千佛不能救-----------(千佛不能救)